精品与泛品
 
路新民
 
    当泛品还构不成精品的时候千万别说自己就是精品,否则会怡笑大方的。中国男足联赛的冠名就是这样——甲级联赛踢得很是一般,非得学英格兰的超级联赛。更名后的中国超级联赛依旧如故,别说2010南非世界杯,就是已经过去了的2007亚洲杯赛小组都没有出线,还叫什么超级?
 
    早就有人说过,甲级也罢、超级也罢,就是个冠名,是人给其的一种文字符号而已。我没有研究过英格兰足球顶级联赛的“超级”冠名的渊源,至少在发达的欧洲足球五大联赛,英格兰联赛是顶尖的。英格兰所以叫超级联赛,其目的是否以此傲视群雄的来区别与其他国家足球联赛的不同,我并不知道,但我猜测可能就是这样。中国足球还没到那个份上,连东南亚老虎杯赛的冠军都不能擒下,别再说与东亚、西亚的国家队过招了。现在澳大利亚足球归入亚足联后,中国足球就更难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所谓超级,就是没有比他再好的级别了。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超级冠名属于名至实归,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那个超级,在我看来是徒有虚名的挂羊头卖狗肉。
 
    中国高等教育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也是如此。什么叫精品?就是没用比它更好的才叫精品。现实情况又是怎么样呢?据我所知,很多高校的一流教师不愿意将自己教了一辈子书的精华贡献出来。去年10月,我曾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官员就这一问题求证过,其答复并没有予以否定。我想,若是这样的话,那评审出的1100门课程还能否算是国家精品呢?这里是否也存在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呢?江西师范大学的梁蕊在《精品课程的模块建设与运行质量分析》一文中指出,在1100门精品课程中摒弃除链接地址错误、服务器无法打开,以及网页无法显示的课程外,能够让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只有578门课程。为学习者所共享的国家精品课程为什么打不开?这里究竟有无隐情?难道这不是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一种浪费吗?或者说是将国家资源转为己有的一种行为吗?我不愿意去评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孰是孰非,至少在我看来,它不是国家级课程的精品,也远不够国家级精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早些年就宣称将超过1500门的开放课程全部上网,为全球需要学习的学习者免费开放。我以为,这种非名义上的开放课程就是美国的精品,世界的精品。一所世界著名大学的能够想到世界,想到学习者,那么我们冠以“精品”的课程不说是否具备国家精品,其在国内的共享程度又怎样了呢?
 
    即将问世的《世界远程教育经典文丛》主编在确定使用“经典”的称谓时说过,我们不仅要出精品,而且还要选出经典。事实也是这样,首辑8本专著是在由英国开放大学前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现任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约翰·丹尼尔爵士领衔的丛书国际编委们分别推荐出的48本专著中选出。所谓经典,即经历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充分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学术论著。从这本丛书题名的确定和使用看,无论是理论研究成果还是应用研究成果,其学术性和创新性都是名至实归的世界远程教育经典丛书。
 
    说到这,我想要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名与实要相符,切忌夸大名词的效用,这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虚假广告。中国足球整体实力的下滑有目共睹,已经不在亚洲一流强队之列,却偏偏要自恃一流,喊出“超级”联赛。国家精品课程不能实现全国共享不说,其精品也并非超一流,何以喊出“国家”“精品”课程?……我以为,还是应该回归本原,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少喊些不切客观实际的超越自我,超越世界的口号。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脚踏实地从现实出发,该叫什么就叫什么,别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你说呢?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