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念 与 实 践

□中原

理念一词系旧哲学之名词。理念的含义与观念同一。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中,观念是永恒不变而为现实世界之根源的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实体,是人思维活动的一种结果,比如人对认知对象的感觉或知觉。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派认为,理念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可以随客观世界变化而改变原有感觉或知觉的。

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之快,令世人瞠目。不断改变旧有的传统的观念,反复重新认识物质世界就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实践社会,感觉或知觉认知对象的行动纲领。

远程教育的每一种媒体技术的更新,使得我们已不能固守原有的理念,哪怕是经验。说白了,就是我们不能用广播电视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理念去感觉网络教育时代出现的各种现象,当然,我们更不能以传统课堂教育的理念去指导、去解释、去实践新的教育世界。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晓明教授,一位国内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在本期开篇为我们远程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洗脑课。文章的字里行间并没有出现哲学名词,但却充满了哲学理念;这种理念也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课堂说教,而是基于作者“非典”时期亲身网络教育实践的理性感悟。我们真诚推荐这篇没有一点空话废话的,就连写作风格也与规范大逆的佳作,若能产生哪怕一点共鸣也算是我们没有枉费心机一场了。

人的理念,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理念的不同也会产生实践过程的差异,尽管结果可能相近甚至相同。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我们的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始终与西方存在着差异,以致于我们的研究成果很难为世界认可。质的研究法也好,量的研究法也好,都必须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尽管有专家主张这、主张那的,但究竟以什么研究法为好?留日心理学博士徐晓东,在借鉴他国学术界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的基础上,主张质与量的结合。这并非一种儒家不偏不倚的处世哲学理念,而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清华大学张建伟博士等三位学者的《中国远程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其改进》就是在实证研究法基础上采用质与量结合的研究法完成的研究项目,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在为徐晓东博士《后现代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一文的观点提供佐证。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今后可能出现的一种途径。

全球化的经济,必然会带来上层建筑许多方面的全球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发展规律。文化是这样,教育也是这样,包括理念的,意识形态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罢了!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