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星与教授

□路新民

 

在演艺圈,歌星的收入究竟有多高,我没有做过考证。但比大学的教授们要高则是无疑的。

歌星的收入渠道主要靠的是跑场子,即现代人所说的“走穴”。据说,他们的出场费可以五位数字计。若连续不断地跑,各个的收入都是“一月一变样,三月大变样”,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要快几十倍。于是乎,平民百姓想不通了:跑来跑去的不就是那么一两首歌嘛,值那么多钱吗?

老百姓想不通,怪只怪自己没有“哼哼”的本事。但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大学教书的一些达到“星”级学术水准的教授们并不服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也学起歌星们的模样,练就那么一些“哼哼”的说辞,跑起了场子,四处走穴。这些说辞,无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场子,都是一样的曲调,如同“祝你平安”、“辣妹子辣”。难怪台下的许多教师和学生们都说,一年到头,跑来跑去,见到的就是这些面孔;听来听去,说的也就是这些内容。殊不知,这些“星”级教授的讲课费虽比不上歌星,但比起在家做学问的教授来说,一年也能多挣个几万人民币吧!

问题并不在挣钱上,因为毕竟他们也付出了跑路的时间和精力。值得批评的是他们报告的内容——凭什么千篇一律!凭什么就不能有针对性地为听众作些讲课准备!在我所熟知的一些星级教授中,一年要在天上飞几万公里,地上要跑数十个场子。细心的听众告诉我,教授所做报告内容与往次几乎没什么两样,只是题目换了换。换个题目,只是为了迎合掏钱给他的主办方,因为听众层次毕竟不同。但效果究竟如何呢?只有报告人自己知道。这是一。

第二,因为“走穴”,所以这些星级教授很少在家,他的博士生、硕士生弟子谁来带?据说,全由他们的助手们在带——硕士课由博士生上,博士课由他的助手副教授们上, 那些弟子几乎很少有机会聆听自己导师的讲课。 高等教育的扩招,其实并不只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同样如此。博导、硕导以前只是带一个两个弟子,现在则要带四五个、十来个,再加上导师们的很少在家,这就难怪人们怀疑博士硕士毕业生的质量了!

第三,因为“质量”,所以近年出现博士硕士的就业形势趋紧。在大学校园,正在流行着一种说法——最优秀的学生出在本科,他们或出国或谋到了好职业;高不攀低不就的二流学生读硕士,找不着工作的硕士再读博。尽管这种说法并不真实、科学,就业形势趋紧也并非只是教育质量,但质量问题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星级教授不把功夫花在传道授业,而用在跑场子“走穴”,我想用不了多久,后人终会取代你。因为“星”是流不久的,这就如同歌星。

星级教授“走穴”,问题并不出在那些星级教授们的身上,而是出在当今社会确有这么个无人能控制的市场。国际的、国内的,学术的、协会的,论坛、研讨一年多如牛毛,谁都可以主办、能够主办,谁都想利用办会捞取利润。要捞取利润,参会者就得越多越好,要吸引参会者就得请出大牌星级教授。我曾在北京国际饭店参加过一个“国际论坛”,两天的会议缴了八百元人民币会务费,主办方只管两顿自助午餐、若干文字材料了事。在上海,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会议,三天收走五百元会务费,主办方管的是十五元左右的自助早餐和中、晚五六元钱一顿的盒饭,另加一些文字材料。当然,请来的星级教授除了免吃免住免机票,还要挣得一份讲课费。但我相信,会议成本低于支出则是每个主办会议者所追求的,而效果又如何?听会者最清楚。

有人奉劝我,咱国内会议一年参加一次足矣!因为那些星级教授讲来讲去的也就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没什么新东西!他们和流行歌坛的少男少女没什么两样,唱来唱去的就是那一两首歌。你说呢?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