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躁 与 理 性

□中原

中国远程教育为世界教育所做出的贡献毋庸怀疑!至少在规模上为教育机会的公平,即穷国办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也不可否认,远程教育在中国的问题还是多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绝非只是一点点。

问题究竟出在哪?有人说出在技术上,意思是说我们过于重技术,大有唯技术论的趋向;有人说问题出在观念上,意思是说我们对什么是“远程教育”都没有弄明白;有人归纳说,问题出在对远程教育的认识上,意思是说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好远程与教育,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所以才导致决策的不断失误,行动的不断失控,浮躁的空气笼罩着理论的研究领域和实践的应用领域。

教育技术首先是教育,而绝非是技术;远程教育首先也是教育,也绝非是远程。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我们就会离开教育的共性而孤立地偏重技术和远程。说到底,这是个理念问题。所以,我也就十分赞同有人在这个当口提出“回归理性”的口号了。

浮躁的弥漫,到理性的回归,需要整个教育领域,包括社会、经济领域的人们一起反思和批评、一起深思和践行,包括我们的决策者、研究者、实践者。即便介绍国外的东西,也不能无的放矢,而应该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教育信息化的口号、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口号我们都已经喊了好多年了,但实际效果又如何呢?有文章披露,“九五”期间我国投入了近500个亿,可实际利用率却不足10%。另据专家透露,某特大型城市“九五”投入了10多个亿,利用率连5%都不足。我们的学术研究又何尝不是!东抄西搬、东拼西凑,一个观点众人哄炒,几无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实践也是如此,追求的只是“面子”工程,而少去考虑技术如何为远程教育服务、为教育的大众化、个性化、终生化服务。否则,我们就不会出现如此低的利用率!

本刊今期就有Eugene Rubin博士谈美国马里兰大学目标的专访,有汪琼博士就教育信息化问题所介绍的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STaR评估量表的结构和用法,有刘美凤博士的论教育技术学知识来源的问题,有盛群力教授、吴庆麟教授及其弟子从心理学角度谈认知加工和认知模型的文章,更有傅钢善教授回应本领域建构主义文章的文章,及地方电大对中央电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即“奥鹏”)的思考……

如上“理性”思考的文章,无疑是对浮躁的中国远程教育的一种冲击,尽管还够不上强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矫枉过正”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