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 疑 与 创 新

□中原

问题是驱动学术研究、促进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在学术领域,能够发现、提出并解决非一般的疑难问题,是科学发展进程中我们所一贯提倡的一种质疑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质疑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创造、文化创造的精神活动。

约翰·丹尼尔的质量、机会、成本理论被学术界誉为不可撼动的“铁三角”理论,十年后的今天却受到了远程教育经济学德国籍国际知名学者托马斯·赫尔斯曼的质疑。他在接受本期高阶访谈时指出,丹尼尔指的成本是生均成本而不是总成本。事实上,生均成本较低只能在总成本较高的情形下实现的。在整个世界的实践领域,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非总是经济问题,而更关注的是确保教育质量前提下的远程教育开放性。如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视角关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于是,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就成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和他的弟子不局限于对外国理论的翻译和介绍,而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化和教育的背景,提出了适合我国教育的认知目标分类及细化指标。虽说这只是对美国课程研究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通过创设 UbD理论的一种改造,但必须认识到其研究过程中的质疑与创新精神,尽管这种尝试还需要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

享誉世界的第一所虚拟大学——美国国家技术大学前不久被另一所远程教育大学兼并的消息为国际远程教育界所震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近十年的步步衰落?是资金不足、管理不善,还是决策失误?为给中国远程教育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领导者警示,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的学者们在其导师丁新教授的质疑精神指导下对NTU的三次转折作了科学详尽的分析研究,为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及“奥鹏”和“弘成”等远程教育运营商避免重蹈覆辙提供了前车之鉴的样本。

大凡具有创造精神的人都具备质疑精神,“刨根问底”是质疑精神的精髓。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效益比、区域发展的极不平衡、优质资源的极度分散、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瓶颈究竟该怎么去给以实质性、根本性的突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张际平教授领衔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行动计划”的浮出水面,必将“最终达到广泛应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科学研究贵在创造。作为研究者,具备质疑精神是第一位的,也是必需的。这种精神在研究者的学术论文中也是能够得到反映或体现的。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