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与写作

□路新民

 

对于做学术编辑的我来说,如何从众多来稿中选取最优秀的学术论文编辑出版?其中有很多的酸甜苦辣,尤其对于主办单位的作者之文章处理。今天下午,主办单位有场青年教师的学术沙龙,校长要我去给他们讲讲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因我手头工作繁忙而没能去成。事实上我也不是很想去讲,原因就是论文写作绝非仅靠一次两次报告而就能提高的。记得我还在读大学时写作课的老师就曾这么说过,它是靠作者对学术生活的一种有感而发,而并非靠老师的教就能学会的。这里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写出并能发表好多的文章,而有的人却找不着写作的灵感呢?做教师的是不是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呢?我说,非也。若是这样的话,依我的看法就是毋需让大家都去写作或发表学术论文。写作是靠悟性的,而绝非靠外在力量推动的。

做了二十多年期刊编辑的我,是深深感悟这一点的。没人推我非要去写文章乃至发表,而纯粹靠的是自己对学术的一种感悟。记得曾有位文学期刊的老编辑说过,当他发现一些青年作家无感而发的时候,他就会立即叫停给予封杀,并慎重告知他们去重新体会生活……。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编辑不能这么做呢?国外发一篇学术论文的周期很长,至少一年;而我们为何如此之短,最长不过四个月呢?我们的作者不理解这些,总担心自己的文章思想怕过时,怕后人抢先发表而被耽搁。试想,依据国际惯例而推行的来稿日期,修回日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就在于告知读者,这一篇文章的最早来稿日期以及期间的稿件修回日期。这是我从学术期刊的编辑视角谈的问题。

学术期刊应该有它自己的独立性。其主要体现在该杂志社在自主处理学术论文的独立性,而绝非存有外在力量给予的施压。本单位学术人员的论文理应与该杂志社的所有来稿一样,共同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来稿处理规则,符合录用条件的一律刊登而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则一律退回,否则又怎么体现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呢?按我的理解,理应一视同仁,否则就别再提CSSCI来源期刊了。国内期刊是没有级别的,而唯有公开和非公开两种,也就是说不存在中央级别和省市级别期刊,而只是存在着主办单位的职级。所以,按我的理解,期刊存在着类别而不存在职级,都是国家期刊的一种,但是确实存在着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问题。从这个视角来说,我又是从作者角度来看待中国学术期刊的。

再说说从作者视角如何看待论文的写作之问题。我有一句话叫做模仿二字,就是看你能否去模仿优秀期刊上优秀论文的写作技巧。无论你想写什么,都需要藏于外显的伏笔,以给人一种思想的启迪和回味。任何没有回味的作品都不是一篇好的作品。不论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信这一点,尤其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论文更是这样。我比较相信实证研究的论文,其优点就在于它的研究过程而非结论。一般来说,过程科学严谨就行,至于结论那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而当读者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就会联想到许多的结论。文章的结论是文章作者自己的,但其研究的过程却是可以为你我所被引而用作自己论文之中来举证说明自己的结论。因此我还是比较看重采用实证研究的论文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不喜欢非实证的诸如思辨性的质的研究之方法。一篇好的质的研究之文章,它首先是一篇耐读的好文章。耐读是什么?就是耐人寻味的而不是令人读后就能忘却了的文章。从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以量性研究为主体的实证研究少于质性是因为我们追求西方流行于目前的质性研究之方法而造成的一种误区,殊不知我们缺乏量性研究之数十年的经历。正是从这一视角看,我们更应主张量性为主体的研究之方法,而少于质性研究方法是正确的。这就是我的思想和方法。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