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技术

 

□文青

 

学习需要技术支持,这也许是当前及不久后就会显现的新特点。

教育技术是一种手段,一种补充,目的是提高学习成效。五年或十年前,人们或许可以这样认识。

今天,我们对教育技术认识在性质也许仍不会改变,仍然是手段,但在作为手段的程度上,我们或许可以做些区别,甚至可以认为,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学习的基础。

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育技术已经事实上成为我们学习的必须,成为学习的一部分。不是吗?微信学习、移动学习或以后的智能学习环境,抑或是纸媒出版日益衰退后,我们很多的学习很可能需要依赖技术才能展开。

这种认识的差别,反映的不仅是昨今教育技术发展的差异,更显现了教育技术在我们今天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移动学习、无缝学习、泛在学习、微课程、微内容等迅疾发展,夺人眼球,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关键依靠的是技术。

可以预测,学习与技术之间的这种关联将更紧密。学习依赖技术的支持,穿透各种制度的约束和围墙、距离等有形障碍,为自身赢取更广阔的空间。技术以服务学习为指向,使学习变得更移动,更开放,更便捷。这种趋势也使得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转向变得更主流:从支持教师的教转向支持学习者的学。

更进一步的,技术还将改变学习的思维。陈媛在开篇就说:“大数据时代,要在‘无尺度’的网络世界营造自身的学习‘小世界’,要求我们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关联思维”。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力让我们不能不惊叹!

正是对学习与技术的关注,本期特别推出了吴砥、余胜泉、余平、张亚珍等人的大作。吴砥一文,在国内外文献比较和实际调研的大工作量中,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指标体系,相信能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有所启发。魏雪峰的移动学习访谈,在概览全球移动学习的实践发展和趋势中,让我们看到了智能学习环境对学习的美好前景,也许人与环境进行对话中学习在不久的未来就成为现实。

本期的其它佳作也值得关注。张秀梅让我们看到美国远程教育攫取私利的大场景。白滨尽管难以让我们在质量保证的大框架有所超越,但借助于与该校教职员工的实地访谈,无疑有助于我们对质量保证细节的把握。约翰·巴格利对MOOC的反思,视野独特。韩世梅对人力资源开发从业人员的角色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思考。在终身教育方面,朱敏、吴峰和王宏等无疑能启发我们对终生教育、终身学习、企业大学的深度思考。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