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教育

□中原

 

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变迁,逼迫着教育只能马不停蹄地飞奔。教育将奔向何处?这绝非一条没有目标的飘忽不定的路径。顺应时代,与社会同步行进,则是教育唯一的可选之路。

本期高端访谈的对象是E-Learning领域资深专家黛安娜·劳瑞劳德教授,记者所以选择她为访谈对象,就在于她曾被约翰·丹尼尔高度评价为当今世界对学习技术作用保持最清醒头脑的人士之一。所以,我们访谈的主题自然也就围绕着“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而展开。无独有偶,5月末,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杂志主编Burbules教授来华,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所做演讲的主题也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本刊不期将予以全文刊载)。这使我联想起五年前美国国立路易斯大学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其主题也是围绕“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而展开的一场无国界交流。等等这些反映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正日趋彰显,未来世界的教育将脱离不了技术,并全方位的受制于技术的渗透,使教育彻底从静态型迅速走向动态型。

开放的远程教育所以能被世人长久首肯,就在于她顺应了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在物质世界获得长足发展的今天,置身于非校园学习的社会大众,包括置身于各类学习型组织的成年人,无不需要“想学就学”的终身教育,而开放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无疑将是每一个自然人终生学习的第一选择。

开放教育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产物,开放教育绝非远程教育独尊和独享。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突飞猛进,惠及社会大众的也绝非现代远程教育,而是包括各种形态的整个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教育不仅需要教育技术,更需要教育理论。应方淦及其导师高志敏教授为读者呈现的情境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学习,张彤和谢作栩教授站在“中国中心论”视角为读者展现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之趋势,马红亮及其导师丁新教授从个案入手为人们所作虚拟学习社区空间的社会学分析,胡惠闽博士就走向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为读者提出的问题与出路,来自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基层的鲍日勤老师就远程开放教育成本结构所作的实证研究,南开大学吴晓云教授等就其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经验之谈以及芦琦以香港公开大学与上海电视大学为例所作的法律课程媒体设计应用模式的比较研究,为本刊广大读者带来了诸多值得深思的“社会中的教育问题”和“教育中的社会问题”。

从社会中来,回社会中去。这也是我们办刊人的教育理念。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