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接轨

□路新民

 

    学术是没有国界的,除非倾向性很强烈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一般来说,学术是绝对没有国界的。比如说,远程教育技术或教育技术领域,你能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技术就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优越?包括评价机制、体系、标准等等,应该说是绝对一致的,绝无二样。比如说,衡量学术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当然就是影响因子,就是近两年的被引用频次(分子)除以刊载量(分母)。道理很简单,在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越小它的影响因子就越高。但是关键的还是如何提高分子的质量,也就是提高它的被引用率。这是一条国际准则,谁也撼动不了的准则,不管你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在改革开放30年多的中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与国际接轨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为什么在CSSCI排名这么靠前,排在了全国的第11位,就在于它坚持了两条原则,一是努力提高刊载文章的学术质量,稿件面前人人平等,不惟上、不惟人、只惟质量。同行专家双向匿名评审两年来,它保证了作者来稿的质量,使杂志影响因子的分子始终居高不下。二是努力降低刊载量,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使文章篇幅拉长,一期能刊载20篇以下的决不刊载20篇以上,一期28万字,每篇也就是平均1.4万字,本期杂志刊载量达到了历史之最,只有14篇。我说这些就在于告诉我的同行,学术质量是杂志的生命线、生存线、发展线。杂志若没有了学术质量,一切都是空的。因为有了质量,所以才有了中国中文类核心期刊的进入,才有了中国科学评价中心核心学术期刊的进入,才有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年最有影响杂志的进入……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做得很好了吗?非也!中国社会科学类杂志做得还很不够,包括我们的杂志,在世界的影响因子还很低,低到几乎全军覆没,至今还没有一本杂志能够进入SSCI的来源期刊。什么原因呢?让我来说,就是刊载量太多,多到了好像我们只顾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的地步。本期杂志,我们刊登了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魏顺平的《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的长文,文章反映出国外SSCI著名的6本杂志10年总共发表论文只有1886篇,平均每本杂志刊载314篇,一年也就是31篇。我们呢?我们6CSSCI来源期刊10年刊载13354篇,平均每本刊载2277篇,一年刊载227篇,是人家的7倍。这里不包括每本杂志年出版的刊期和印张数。试想,中国的学术产量怎么能不居世界前3位,而学术质量却居122位呢?不是我危言耸听,有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频道每年年底的新闻报道为证。说到底,中国是没有学术质量的国家,尤其社会科学领域,尽管我们会强调我们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但发展总有个目标和时间吧!

    我始终在规劝我的编辑们,如果哪一天《开放教育研究》能够刊登10篇文章(最佳的是5篇,这样一年也就是30篇)的话,那就可以走入世界,与世界一流杂志去媲美了。当然,这首先还得要有高质量的文章。没有高质量的文章,即便刊载量再低,影响因子也是没有的。所以,我还是怀念中国政法大学的杨玉圣教授,他说过中国的学术期刊少有上不封顶的论文要求,多是封顶到六七千字。若是这样的话,本刊每期最多可刊载40篇文章,相当于人家国外杂志的一年刊载量。难道这也叫学术?叫学术论文吗?所以,十多年前的复旦大学就曾有过规定,不足五千字的文章不算论文,评聘职称不算数。我觉得,现在应改为不足一万字的不算论文,评聘职称不算数。若是这样的话,本刊的刊载量还是太高,即每期刊登28篇,要想达到10篇甚至5篇,简直太难了!难道这就叫中国国情吗?就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吗?我觉得,这是不与世界接轨的中国国情!照此下去,中国的学术难有翻身之日!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