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与短文

□路新民

我没有考证过,做学术论文究竟是长文好还是短文好?但是,凭我做学术期刊25年编辑的经历感受,应该是长文要比短文论述得更透彻。试想,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怎么会一级比一级更长呢?我说的这个观点是特指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非指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广泛意义上的学术论文。

据前些天的CCTV新闻频道指出,我国学术论文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新闻并没有说我国学术论文的质量,而据我所知,也是CCTV新闻频道前几年的消息,说我国的学术产量排位世界第二,而学术质量却排位在世界的第122。这里,消息也没有指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抑或是整个科学界。

在中国学术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是自然科学的五倍,但研究经费却是自然科学的五分之一。学术论文的长与短,以我的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应该长,自然科学的应该短。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长到何种程度算长呢?按国际标准,应该在12500字为度。台湾地区曾经举办过一次国际会议,要求提交的论文必须在这个字数之上,否则不予录用。我也参加了这个会议的论文征集,写了15000字的学术论文被录用了。我无意表现台湾的国际化程度比内地的高,而是说明做研究、写论文也必须国际化,做学术期刊的更应该以国际化标准导向我国的学术研究。记得《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杂志曾发表留美博士杨玉圣教授有关学术研究与规范的文章,指出中国学界的研究与规范不合世界潮流,包括文章的长度,说国内期刊少有要求字数的下限,更多的是规范了字数的上限,比如规范不得超过7000字,甚至5000字。上世纪80年代,复旦大学评聘职称,要求不得将低于5000字的论文作为评聘资料上报学校。杨玉圣同时指出,国外学术论文的参考资料更讲究数量,一部学术论文的书籍参考文献的数量占到了全书的三分之二,说复旦大学的朱立元教授翻译的一本学术著作,参考文献占到了全书的三分之一。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很难说通我们各家学术期刊的主编,只能说期刊是属于媒体的,媒体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我们的导向应该跟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走。如果我们这么坚持做了,我相信中国学术的数量一定会低于当前世界的第二位,而质量肯定会高于世界的第122位。

中国的社会科学论文应该也必须走长文的道路才能赶上世界的潮流。作为其分支的教育论文尽管比以前的要规范得多,包括参考文献平均也只是7条,但我认为还是不够的。参考文献必须达到15条,甚至越多越好。我曾经说过,如果写一篇学术论文,最先要写你研究的背景,也即你学术观点提出的背景,这一部分的参考文献就足以10多条了。研究不是空穴来风,是实打实的学问。你的观点是基于什么提出的?看过多少参考文献?与别人的观点有何不同?是否全面科学……不使用参考文献,编辑怎么评判你的观点呢?应该说,背景部分就是一篇小型的综述,然后再进入你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支持你的学术观点。最后还得叙述你的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以求得同仁们的支持和帮助,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学术不是个人推动发展的,是靠一个团队共同推动发展的。这个可能是中国学界的一大缺陷,总以为自己填补了某个领域的空白,实力果真那么超群的话,为什么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呢?所以,做研究也应该讲究实事求是的风范,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应受媒体的规范约束。若是这样的话,作为以叙人叙事研究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你说论文的长度应该是长是短呢?不用我回答,应该是长文要比短文更有说服力,更具科学规范。所以,我还是坚持学术期刊应该选择长文发表,切忌短文滥竽充数!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