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畔的全球高等教育盛会
 
——“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散记
 
宋  颉
 
      公元2009年夏,法国巴黎。
  美丽的塞纳河畔,一场精彩纷呈的全球高等教育的盛会将伴随涌来的塞纳河在这儿停留。回想起10年前,即1998年召开的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转眼间已经过去10年了。10年后的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9年7月5-8日在UNESCO总部的巴黎再一次举办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世界大会”的热浪就像塞纳河的河流汹涌澎湃,一起在古老而又浪漫的巴黎驻留。上海电视大学代表团由校长张德明教授带团,包括顾问教授王一兵、闵行一分校校长徐志瑛和青年教师宋颉副教授等一行4人应大会特别邀请参加会议。上海电大能受到“世界大会”的特别邀请,还得追溯于2009年的1月14日,张德明校长在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国王奖”(King Hamad Bin Isa Al Khalifa Prize)颁奖典礼期间,UNESCO高教处的处长乔治·哈达(Georges Haddad)先生就盛情邀请张德明作为上海电视大学的代表参加这次“世界大会”并作发言。半年之后的今天,张德明校长率团如约莅临大会,并在“公平、机会和质量”专题平行论坛上作精彩发言,题目是“变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基于信息通讯技术(ICT)的教师能力建设”。
  塞纳河的河水似乎在此时此刻也屏住了呼吸,想聆听“世界大会”的浪潮……
 
会议篇:嘉宾云集论教育
  此次“世界大会”的主题是“高等教育与研究给社会变革与发展带来的新动力”(The New Dynamic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Societ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代表云集巴黎、聚集会场,共同追寻着1998年首次“世界大会”以来各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诸多热点,分析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动力,共商高等教育当前的趋势和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大会最后通过的《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全文详见本期第9页),明确了今后改革、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向和战略。
  这是教育领域最高规格的世界大会
  此次是继1998年首次“世界大会”10年后召开的又一次高规格的“世界大会”。来自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官、高校校长、银行或企业高管、教师和学生组织以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其中有巴西和斯洛文尼亚的总统、纳米比亚的总理、美国副总统夫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以及60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长。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也率团参加了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这是一次国情迥异但热点相同的大会
  “世界大会”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参与度,不仅座无虚席,而且不论全体会议还是平行论坛都需要提前“抢座”。究其原因,大会探讨的都是与会者广泛关注的全球性热点问题,能够激发代表的浓厚兴趣。本次大会分析了1998年“世界大会”召开10年来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和新挑战,集中探讨了推动、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入学机会、质量控制、社会公平、国际合作、教育创新与信息通讯技术等“六大”新动力。虽然各国国情迥异,但面临的很多问题是共同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Kochiro Matsuura)在开幕式上指出的,高等教育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应该为国际社会解决健康、能源、食品和环境安全等问题,并在其中发挥其应有的战略作用。
  这是重视非洲高等教育与开放大学的大会
  “世界大会”极其关注非洲的高等教育。一方面,来自南非、纳米比亚、塞内加尔等诸多非洲国家的代表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另一方面,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大会重点讨论的议题。大会就加快非洲高等教育发展举行了由全体与会者参加的圆桌会议,关于非洲高等教育发展的话题在《公报》中都有所涉及,并作为《公报》的主要组成部分专门给予了阐述。除此,开放大学也得到了颇多关注。除了上海电视大学张德明校长应邀发言外,英国开放大学校长布兰达·格丽(Brenda Gourley)、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主席弗雷茨·帕尼库克(Fritz Pannakoek)以及荷兰开放大学校长弗莱德·穆勒(Fred Mulder)也应邀做了发言。
  这是心系学生的大会
  “世界大会”的一大亮点是重视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开幕式上,一位非洲学生代表应邀发言,并以独到的见解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闭幕式上,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埃及和布基纳法索的6名学生代表也进行了发言。UNESCO高教处处长乔治·哈达先生的介绍辞解释了个中原因:“教学要了解学生,要了解他们如何评价”。发言之后,哈达先生极为动情地说道,“听了学生发言,我了解到了生命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相信各位官员和代表会有同感,了解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教学改革不了解学生怎么行,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诉求怎么行。学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责。”大会对学生的关爱令人感动,更令人深思。
  这是形式多样的大会
  这次“世界大会”包括全体会议、平行论坛、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会议就“国际化、区域化与全球化”、“公平、机会与质量”、“学习、研究与革新”等专题举办了3次“全体会议”,还有非洲高等教育发展“圆桌会议”和10多场“平行论坛”。开、闭幕式的形式尤其丰富,不仅邀请了国家领导人、主要国际和地区组织机构的代表,还安排了知名企业家、专家和学生代表发言。《公报》六易其稿,终稿则完成于闭幕当天凌晨4点,并获得一致通过。UNESCO高教处的敬业严谨可见一斑。会场之外还设置了许多展位,对UNESCO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有关国际组织机构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展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大会”的准备工作极为充分。会前,UNESCO已经在卡塔赫纳(Cartagena de Indias)、澳门(Macau)、达喀尔(Dakar)、新德里(New Delhi)、布加勒斯特(Bucharest)和开罗(Cairo)等地区召开了6次筹备会。大会为每位与会者准备的会议资料也是厚厚一摞,内容非常翔实。
 
会见篇:积极交流议合作
宋颉. 塞纳河畔的全球高等教育盛会——“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散记 OER.2009,15(4)上海电大代表团为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办学道路,以“世界大会”为契机,主动与教育部领导、中国常驻UNESCO代表团和UNESCO有关部门沟通和汇报工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代表团与巴林王国教育部长以及其他高官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接触。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官
  人物之一:UNESCO教育助理总干事尼古拉斯·伯纳特
  时间:7月7日18:00   
  地点:伯纳特先生办公室(7, Fontenoy) 
  在百忙之中,UNESCO教育助理总干事尼古拉斯·伯纳特(Nicholas Burnett)先生亲切接见了张德明校长一行,会见恰好安排在张德明校长的发言之后。会见时,张德明校长首先向助理总干事汇报了上海电大获得UNESCO哈马德国王奖的情况(当时伯纳特先生因公事不在巴黎)。伯纳特对上海电大摘取大奖表示祝贺,并且告诉张德明自己已知晓此事。在得知上海电大得奖之后,他还主动了解了学校的有关情况。按照先前的承诺,上海电大决定把获得哈马德国王奖的奖金全部捐献出来,在2010年上海电大校庆50周年期间,与UNESCO联合举办非洲培训班。这一举措响应了这次“世界大会”的号召,得到了伯纳特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他鼓励上海电大除了举办非洲培训班之外,还要用自己的典型事例激励其他国家的发展,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张德明校长告诉助理总干事,其前任约翰·丹尼尔爵士(Sir John Daniel)和信息助理总干事阿布杜拉·罕(Abdul Waheed Khan)先生都是上海电大的好朋友,希望伯纳特先生同样成为上海电大的好朋友,并力邀他参加明年的非洲培训班。伯纳特表示会尽量抽出时间参加,并且会和前任约翰·丹尼尔一样成为上海电大的好朋友。他还热情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教育部派驻UNESCO负责交流工作的一位中国同事。会见在融洽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人物之二:UNESCO信息助理总干事阿布杜拉·罕
  时间:7月7日16:30   
  地点:平行论坛会场(Room VI, Fontenoy)
  “世界大会”期间,“公平、机会和质量”专题的平行论坛一直颇受与会代表的关注。7月7日16:30-18:00,该平行论坛讨论的话题是“高等教育中的信息通讯技术:开创新局面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