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与对话
 
中原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们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度慢慢开始走向开放。30年来凡属跨境的事项,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外交、政治,我们始终坚持对话的原则。所谓对话,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即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习俗,国家体制不能变,民族团结不能变,尊重对方也即尊重自己。在这个基础上什么都可以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事实证明,30年通过这种对话我们的跨境贸易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作为中国远程教育的一所省级教育机构、上海电大校长张德明率团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参加在巴黎举行的“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大会级别之高,规格规模之大,参会人员之多,即便是中国,也只是教育部长和个别部属高校的校长,而上海电大能够出席这样高级别的会议实属不易,本刊今期全文发表《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及其《世界会议散记》,说明该校前些年与国际组织高官的对话开始结出了硕果。本期“高阶访谈”对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首席执行官邓·奥尔科特博士的访问,意在帮助中国读者了解跨境远程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中国高等教育如何跨出国界,融入世界文化和教育的全球化。对话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对话将万事无能。跨境高等教育不在于高校的大小,只要具备对话的条件,尤其英语教学,小学校也是能干出大事业的。正如奥尔科特所建议的,中国高校可以对内使用中文,对外使用英语教学,这样也能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从高等教育的输入国转变为输出国。

     其实,学术交流本身也就是一种对话。对话的结果,就是学术的互相长进。中国有句古话,叫真理越辩越明,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吉等与黄荣怀《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的商榷,并不在于谁输谁赢,而是这样的学术争鸣本身就是一种好现象,唯有这种欲把学术推向顶峰的积极态度,才能使中国的学术走出国境,走向世界。在整体学术上属于第三世界的中国电大也是如此,本期编发了6篇10人次的电大作者论文,应该说这些论文的质量还是尚可的。对话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要虚心与别人商榷,在商榷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观点,比如说,杜若等《构建中国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明着就说自己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和提高。我想,只要具有这种精神,跨境的商榷与合作一定会有的。说到底,教育本来就是无国界的,教育的跨境是势在必然的,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话。你说呢?

暂无评论
评论
昵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