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学习是人与人之间连通, 人与机器连通,最后走向全球脑
发布时间:2014/11/21 11:11:49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祝智庭教授发表了专家报告。

 

以下为祝智庭教授发言的实录,略有删节。

关于智慧教育的来源,首先追溯到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慧的理念。网络信息空间中的智慧,跟我们用信息化促进智慧教育非常有关联。到了2008年的时候,IBM提出智慧星球,后来有了智慧医疗等等,自然也会有智慧教育。

IBM曾经对智慧教育做了一个描述,当然是它的一家之言,但有几点比较有共识的。 

第一点,要用技术创造一种环境,叫做技术丰富的环境,使得学生沉浸在这个环境当中。 

第二点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

但是,这里我们碰到一个问题,现在讲的智慧教育比较多的是智能教育。另外我们在教育当中喜欢讲多元职能,这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提出来的。

我们知道从数据、信息、知识一直上升到智慧,其实跟情景性相关。情景性越强越往智慧方向发展。我们知道在网络上有一句话内容为王,最近几年出现了出现了另外一句话,情景为上帝

当我们讲到智慧的时候,离不开情景的,离开了情景,智慧无从谈起。智慧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讲到智慧教育,就要涉及到这三者,我把它看作是道法术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粗略的看出道法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教育是离不开道法术的。 

如果我们现在需要智慧学习的话,我们找找愚笨教育的现象,比如说凡是造成学生高负担低成效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

我找到了很多例子,凡是以书本知识为上,忽视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是愚笨教育;凡是抹杀个人特性,拒绝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愚笨教育。我们自己一不小心就会犯愚笨教育的错误。

经过一些研究,2012年开始关注智慧教育,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因此我给它下了这么一个初步的定义,一个要用先进信息技术构件智能化环境,让师生够实践灵巧的教与学的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最适宜的个性教学。 

我画了这么一个图式,智慧教育是一个理念,是越来越灵巧的教育,只有较好,没有最好,不断的追求。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需要技术创新构建社会的环境。我们现在用信息化来推进智慧教育,有可能找到一个求解的钥匙,因为钱学森在晚年,非常关心教育,他就问为什么我们学校没有培养出创新人才?现在网络时代,比较正能量的,媒体啊,重量级人物的声音比较重要,我们需要正能量的声音。 

下面我就讲教育环境怎么建设。

有哪些技术可以构建智慧环境?第一个是云计算,第二个叫云里雾里:我们现在有雾计算,把终端进行虚拟化。第三个叫群计算,用物联网传感器。网络里面还有一个路由器也可以虚拟化,路由器的虚拟化就是SND。所以智慧计算从计算机科学里面是五个功能,它也是计算技术历史上的第四次浪潮。

讲到大数据,也是智慧环境所必须的,它代表了一种思维的变革。我们国内有一本书叫《大数据》,封面有一句话,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要用数据来说话。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们应该老老实实承认,我们都不是上帝。

大数据分析,需要软件工具,国际上就把这种软件工具叫做仪表盘。大数据分析在教育当中,主要做到精准决策、个性服务和优化结果。

我们团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研究它的流程和数据治理的规范,我们想跟闵行区下一步要进行紧密的合作,我们也要考虑在具体教学环境下,怎么样把大数据切合到系统当中。

还有要注意无线覆盖也是必须的。还有一种智慧卡的技术,也是国际上用来智慧校园建设的很重要的一个技术。所以我们在团队里面,正在考虑智慧校园整体,像华为做的智慧校园的架构,主要是信息实施层面还是比较靠谱的,它提出所谓的敏捷校园网的架构。 

还有智慧终端,大家看一看这个小玩意,它是作为星空望远镜来看,这就体现出互联网的优势了,有了智慧技术,能够让他很好的看到星空,这里面有GPS,还有陀螺芯片,这样把专业级的网站图片传过来给你看。 

还有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它有远程的很多遥感的数据,我们做公共平台,邀请更多的学校参加。所以虚拟实验室会越来越重要,2013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三位科学家,他们把实验室搬到了网上,他们让牛顿拥抱薛定谔猫。

智慧环境能够让人类更美好吗?不一定。

我重点讲智慧应用。从目前来说,我们要掌握到实实在在的技术,比如说视频微课,还有电子书包。 

我们团队在2012年开始主持电子书包标准的研究,不但开始进入了目标,我们在国际标准组织也是牵头做国际标准,现在八个国家的人士跟我们一起做,这个机会极其重要。 

造纸术、印刷术都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现在电子书包来了,我们千万不能落后。我们团队做了技术标准,也在实验室里开发了样品。我们现在跟一些出版社进行合作,还有我们在做轻量级的电子书包课本环境,我们也在实验室里面基于电子书包课堂的研究。我们倡导用电子书包做人人通,它可能存在这样一个关系,人人通应该是难度最大的,最有挑战性的,我们现在经过研究以后,提出了人人通的功能结构模型,也在深入的做技术标准。 

我们也特别关注应用的推进,我们还看到闵行区一个新的趋势,从原来政府买单到了BYOD,学生自带电子书包上学,这也是地平线报告里面预测的全球性的发展方向。 

我们也和实验学校一起分析电子书包应用的切入点,电子书包不是一直在用的,而是在需要用的时候用,那它的切入点在哪儿。我们还注意到,高中用电子书包的效果非常好。 

另外关于大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可汗学院,因为可汗学院有6000多段视频微课,来支持课堂教学,然后用大数据分析,绿颜色的表是完全掌握的,浅蓝色的表现部分掌握,红颜色的表示完全没掌握。

当然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做了产品,也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功能。我知道闵行区在大数据方面,应该说做得非常深入,规模特别大,持续性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我觉得可能是处在全国前列的。我们团队很愿意派专家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分析。 

个性化也是我们智慧教育特别关注的。现在美国推出一个平台叫牛顿,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这表示两个学生学习路径是不一样的。这个平台据说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

我认为,我们讲智慧,它是随机应变的意思,但我们中国人讲的智慧有更高的内涵,比如说大智若愚,这是更高的境界,我们要抓住一些核心的东西。

比如说翻转课堂,这个学习是很重要的教学变革,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喜欢用这个例子:数学当中有那么9个点,让你一笔画,如果你不突破思维限制,是做不到的,但是突破思维限制就可以做到了。搞创新,不能眼睛光盯着课堂,要校内校外综合考虑。 

另外我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案例,山东潍坊的昌乐一中也是学生自带电子书包,家长买单,700元一个小平板,功能也比较简单,一个是看视频微客,第二个做在线练习,第三个功能就是交流讨论的功能,他们也用得很好。 

如果说翻转课堂的模式,无论有多少个步骤,最核心的是在这三个环节上有很大的差别。原来的模式变成了在自学、预习阶段,问题导学、助学,测验融合,问题诊断。到了正课,就是围绕着问题师生一起讨论。

小组层面,我认为问题化学习和项目学习非常重要,而且两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我们对照一下,基础知识应该用班级差异化教学,用电子书包支撑这一点。我们过去评价学生是60分及格,我认为真正的基础知识应该做到百分之百,人人要百分之百掌握。以前我们做不到百分之百,只能马马虎虎,但以后我们一定要倡导基础知识核心技能人人百分之百,我就提出这样一个口号,这样一个挑战性的任务。

将来的学习应该是人与人之间要连通,人与机器要连通,连通能够产生学习,最后走向一个全球脑。 

世界各国很多人在发表意见,但没有我们中国人明显的标识,说明我们的声音很小。这个事情很可怕。网络来了,我们不知道敌人在哪儿,可能把你民族的大脑消灭掉了,所以我们要促进我们的学生学会怎么样在信息化的世界当中,使得中华民族致力于民族之林。

还有对于我们的教育理论有重大的挑战。21世纪的教育学提出了八大特征,比如说强调思维技能,鼓励反思,运用可维技术,运用项目化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采用多样性的适应性的评价;还有对教师提出挑战,每一个目标的层次都可以用信息化来支撑。 

未来如果有越来越多优质的微课,学生一般的知识学习确实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学习,老师要用从一个讲师变成一个教练。我们和德国有一个合作项目叫做教师能力的模拟训练,非常有意思。 

最近教育部从去年开始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把这个项目放在华东师大我们学院,我们提出了能力标准的架构,已经拿出了标准的文本,而且也开始开发课程。 

我们考虑环境的差异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生能上网,另一类是学生不能上网。我们提出了能力标准,一共有25条,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优化教育,一个是改变学习方式。 

优化课堂教学,举个例子,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他发现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很粗糙很不细致,为了启发学生,选了两段视频,一段是姚明灌篮的视频,一个是流川枫的灌篮,做了一个视频微课,现在已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案例。第二个蔷薇小学做的电子书包配上英语教育。 

最后,我要提炼出这么几句话,关于技术在教育当中的应用,我有一个感悟: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技术应用实践价值,技术应用是提升价值,而文化是影响价值取向的,大概有这么一个关系。

我们用智慧教育来引领人类的第二次净化,谢谢大家。

            2014-10-28 上海教育-第一教育  作者 祝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