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须注意的几个细节
发布时间:2014/5/18 6:23:33
 

    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第一,严格控制陈述的内容和时间。陈述时重点提示你所研究的问题、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答辩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完毕,以便给评委的质疑或质询留出足够的时间。陈述结束后,要告诉评委“我的陈述完毕”。否则,评委可能会继续等待你说下去。他们会误以为你只是暂时的停顿。陈述完毕时,不要出现类似“我的陈述完毕,请各位老师提出善意的批评”的口误。因为,这意味着老师提出的意见可能属于恶意的批评,或者,这意味着你禁止评委对你的研究提出比较尖锐的批评意见。

第二,陈述时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节奏。尽量保持从容平静的表情,清晰平和的语音语调,避免紧张、焦虑、气喘吁吁。尽量采用对话式的语气而不是社论式的宣传语气。表面看来,陈述的主要作用是让评委知道你所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思路和主要观点。实际上,答辩人的陈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让评委整体评估你的学术气质。评委往往会借此机会考察你在公众面前的言谈举止。评委可能会关注你说话的语音、语调、站立的身体姿势;也可能会关注你的衣着和你的长相,尤其会关注你的“精神长相”。这些因素连同你的选题、研究思路和论证方式一起构成你的学术气质。相比之下,评委可能并不关注你所陈述的具体内容,因为,他要么在此之前已经阅读了你提交的文本,要么利用你陈述的这段宝贵的时间赶紧浏览你的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总之,评委可能更关注你“怎样”陈述而不是你陈述了“什么”。表面上,评委在倾听你的陈述。实际上,评委可能会凭借你的语音、语调、身体姿势和精神气质来对你的学术气质做一次整体评估。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你的陈述,也为了保持良好的言谈举止的形象,最好在正式的答辩之前先在私下进行一次或多次模拟的陈述。

第三,不要说“大话”,避免言过其实。在陈述过程中,尽量不要说“以前没有人研究这个问题”,更不可以说“本研究填补了有关……的空白”。类似“填补空白”或“以往没有人……”的说法往往会激起评委的恶感。评委可能会在心里断言,原本已有大量的研究而不是“没有”相关的研究,只是因为你浅薄无知或文献搜索的视野太窄而导致你没有找到相关的研究。因此,在陈述过程中,你可以说“有”哪些人、“有”哪些观点,而断言“无”或“没有”什么时则需要慎之又慎。谨记“说有易,说无难”的原则。比较合适的说法是,“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这些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重点关注……”。如果你想提出自己的“创新之处”,你可以说“本研究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本研究结果发现……”而不必一定采用类似“本研究有一下几个创新……”或“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之类的说法。

第四,不要立刻回应评委的提问。一般而言,主持人会提示,先由评委提问,等所有评委提问结束之后,答辩人再来整体回应。在回应评委提出的问题时,即便你感觉某个评委提出的问题是特别容易回答的,或者,你感觉你可以在此时此地用一句话或三言两语就可以立即搞定这个问题,你也要忍住不说,不要立刻回应(除非提问者要求你立即作出回应)。立刻回应可能会出现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是,如果评委的提问确实不那么恰当而你立刻“搞定”了这个问题,提问者会感觉尴尬、羞愧。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评委偶尔会提出不那么恰当的问题,这虽然让人感到意外,但也可以理解。你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任何他人,你不必期望任何评委的任何提问都是恰到好处的。立刻回应的第二个后果是,你没有完整地倾听评委的意见,评委后面还有话要说。甚至,评委并不需要你回答这个问题,他自己在后面可能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他并不是在提问或质疑,而是针对你的研究有感而发、自言自语。如果你急于作出回应,评委可能会感觉你没有理解他的提问。或者,他可能会感觉你在阻止、抢夺他的话语权。

类似这样的答辩主要不是自由的学术对话而是一种以质疑、批判为主的学术仪式。在这个时刻,你的主要责任是倾听评委的意见并对评委的提问作出友善的回应而不是立足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与评委展开一场针锋相对的对话。

第五,注意回应的顺序。如果评委提出的意见不多,你可以按照提问的顺序逐一作出回应。在回应评委的提问时,可以采用类似这样的说法:“某某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如果评委提出的意见较多或不止一个评委提出了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则可以采用类似这样的说法:“感谢老师们为我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老师们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你感觉评委提出的有些问题比较复杂,你感觉自己很难作出清晰的解释,则可以考虑先回应那些你自己感觉有把握的、能够说清楚的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自己的回应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也让自己和评委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情。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不要让任何评委感觉你遗漏、忽视了他的提问。如果某个评委发现你没有回应他提出的问题,他可能会感到不愉快并由此而会提出更强烈的追问。

第五,不要让评委感到尴尬。如果评委提出的质疑在你的文本中已经有所解释或论证,你可以直接说你是如何解释或论证这个问题的。但不要说,“这个问题我在第几页中有讨论”。这样的说法会让评委感到难堪或难看。它意味着这个提问的评委没有看或没有看懂你提交的文本。与之类似,不要有类似“我觉得您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或“您误解了我的意思”等等这样的说法。

如果评委提出的问题与你的研究没有太大的关系,你可以就事论事,直接针对评委的提问简要地作出解释。不要有类似这样的说法:“这个问题与本研究的主题无关”,或者,“这个问题与本研究的主题无关,我申请不回答这个问题”。

第六,学会应对你无法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你无法回答的问题,你可以先肯定并感谢评委的提问,然后提出“将来的打算”作为弥补措施。可以考虑类似这样的说法:“这个问题很重要,我对这个问题也有研究的兴趣。但我目前对这个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我暂时还没有形成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以后我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争取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你可以采用类似“这个提问很重要”的说法,但是,这样的说法只适合“一次性消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如果你遇到了两个以上无法回答的问题,你可以把这几个问题一并提出来,然后一次性地说出你对这些提问的肯定、感谢以及“将来的打算”。

不要在答辩过程中频繁地“表扬”评委,否则,评委可能会感觉你太俗气或油腔滑调、不真诚。不要把世俗市侩的元素带入学术。何况,你对这个评委的“表扬”意味着你对其他评委的“不屑”。这可能会让其他评委感到不被承认。因此,你最好直接针对评委的提问作出学理上的回应,而不要对评委本人以及他的提问作出价值判断。

第七,不要轻易动用导师的名义。如果评委的提问与你的导师的意见不一致,尽量避免说“根据我的导师的建议,……”或“我的导师让我……”。不要让评委感觉你在动用导师的力量来压制评委。那样会对你的导师和评委双方都会构成伤害。

第八,保持不卑不亢的精神气质。在答辩过程中,尽量保持谦和、谦逊的语气和姿态,避免说大话,不要显得趾高气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讨好评委或显示出满脸的奴才相。趾高气扬只是令人不快,低声下气则令人不齿。理想的状态是“不卑不亢”:谦虚而不谦卑,自信而不自负。也因此,你可以说“我认为……”、“我觉得……”,但尽量避免“我不认为……”、“我不赞成……”等强硬的语气。与之类似,你最好避免类似这样的说法,“我相信……”、“我一向认为……”、“我特别赞成……”、“……是最好的”,等等。你可以采用类似这样的说法:“我的理解是……”;“我的思路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准确”,等等。

                                                                        作者:刘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