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刚才看了大家的颁奖,分享了同学们的喜悦。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人获得了闪光的荣誉,有的人获得了出国的机会,有的人得到了一沓子钞票。这说明在座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对于这么优秀的同学,本来不需要我讲什么了。但领导的安排还得执行,那么,我这里就学位论文的写作问题和同学们做一个交流吧。
学位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很大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平时往往关注一些具体的、细节的问题,技术性的问题。琢磨文章如何写,如何写得好。在我看来,学位论文的写作,其基础是学术研究。你的研究达到什么水平,你的论文就写到什么水平。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无非是为了交流的目的,将研究成果、过程记录下来而已。所以,学术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研究出来的。但从更深层次上说,学术论文的质量、高度、境界,是一个人的心性、品性和精神境界的表达。特别是我们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其如此。文如其人,写作和为人处世是一个道理。什么样的人,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一个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达到的境界,自然会体现在文章之中。所以,文章不是“写”出来的,其功夫在文章之外。
我们平时的为人、内在心性的修炼、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生的体验、感悟和对周遭事物的观察,是一个综合的素质,最后都凝聚在一篇文章里。如果只关注怎么去写好文章,那永远达不到一个高的境界。
为什么有的人能笔力千钧、大气磅礴、力透纸背?你读了他的文章会感到心灵的震撼?你可以看这个人的气质和气度,这不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就可以修炼出来的境界。为什么有些人的文章让读者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觉?即使你以前的立场与他是对立的,但读了他的文章,你自然而然地就被他说服和感化。他的心灵和读者是相通的,这会在他的文字上反映出来,从而产生感化读者心灵的效果。为什么有的文章让读者会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觉?困惑了很多年的问题,看似一团麻似的问题,瞬间被理清。那是因为这个人的思维达到的深度、具有的穿透力,是这个人逻辑、理性和思考说服了你,征服了你。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单纯在写文章上下些功夫能做到的,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和学术训练所能达到的。仅在写文章上下功夫,能写成一篇像文章的文章,但很难写成一篇真正的好文章。
要修炼我们的心性,有很多东西要说。我在此集中讲两个词——至诚、尽心。这都是古人很重视的概念。
“至诚”是什么意思?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他们把“诚”上升到“道”的高度,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可见其重要。我们为人处世要有一个诚字,我们做学问也要立足一个诚字。以学术为志业的人要扪心自问,我们做学问,有没有一个至诚的心态?
至诚表现在写文章上时,首先就是要以求知的真诚研究学问,使学问达到至真的境界。
学术研究是人类的求知活动。普通的工人农民也有他们的求知活动,但我们是以求知为职业的人。我们有幸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专门坐下来研究学术问题,撰写学术论文,将来还可能成为专业的学者。 学术研究是人类求知活动的最高境界。可能,比它再高的,就是宗教对宇宙和人生奥秘的感悟了。
人类的学术事业源自人类的求知欲。面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或反观我们自身,我们发现自己处于无知的状态。面对自己的无知状态,我们感到很窘迫、很愚蠢。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我们人类搞学问,就是要摆脱自己的愚蠢状态。求知活动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使其得到纯化和升华。我们每个个体的求知活动,推动了人类认识能力的进步。我们搞学问,不管哪个学科,都是求知的过程。即使应用型的学科,其研究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和探讨解决方案的过程。人类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最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绝大部分都是人类求知活动的结果。即使为了某个具体目的去搞研究,也是求知活动的一部分。只有出于求知的真诚,才有纯粹的学术,不被污染的学术,才能在学问上达到一种至真的境界
至诚的第二个内容,是怀着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搞学问,搞真学问,研究真问题。我们搞学问,不是换取文凭和奖金的敲门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更不能成为权力的奴仆。如果沽名钓誉,汲汲为利,失去的是你真实的生命。如果仅仅出于功利的考虑,甚至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权力、荣誉、文凭、奖金等,你就迷失了方向。在这样动机的后面,是猥琐的人格,是鄙俗的境界,写出的文章不可能超凡脱俗,不可能有大胸怀,达到高境界。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即使写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终究是低层次的。
至诚的第三个内容就是诚实,怀着诚实的态度搞学问。我们的研究要对事实和真理负责,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有一分研究说一分话。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们非常强调学术规范问题,但学术规范大部分都是技术性问题,掌握这些学术规范并不难。为什么如此强调学术规范,还有许多人置若罔闻?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做人做事都要有一个诚实的态度,有了这个诚实的态度,为学以诚,在基本的学术规范上就不会出问题。
至诚的最后一个要求是“慎言”。这里不是指说话要谨小慎微,不要触犯什么基本原则。我们的文章发表出来,就是立言。文章一旦发表,就以数字化符号的形式或者白纸黑字的形式置于天地之间,并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无限传播。它可能会流传千古,也可能会遗臭万年。所以,发表文章要慎重,要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如果为了自己眼前的功利,成为权力的仆婢,做政府的拉拉队,或在社会强大的舆论面前失去自我,将来你会后悔的。如果你竟至出卖灵魂,为虎作伥,将来内心也许会感到不安。你今天做事就要想到,将来退休或者临死的时候,检视你一生的成果,你是否问心无愧?
我们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作的,每一篇文章就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片断,一篇篇文章就构成我们生命的里程碑。不过,对有些人来说,这个生命的里程碑可能是他人生的耻辱柱,标记着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出卖灵魂谋取名利的耻辱经历。曾有一位很有名的学界大腕,在临死时哀叹,自己搞了一辈子学问,著作等身,但没有一本立身之作。他几十年都在跟风,连自己的独立人格都没有,怎么会有立身之作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能力有机会搞学术研究,发表文章的人,应该把有限的精力和宝贵的机会用来造福人类,用来推进人类的认识能力。你惟一需要关心的,是你的学术事业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加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谈到“尽心”,它是至诚的一个自然结论。至诚必然尽心。尽心就是要真诚地对待研究工作和文章的写作,竭尽自己的心力。
从选题上开始,就要选择最难的题,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标准,强迫自己爬最陡的坡。所以,就像体操跳水运动一样,我们文章的选题要追求最大的难度系数。接下来,要尽可能穷尽所有的材料,搞最充分的调研。不是找到了很多材料就满足了,而是要问,还有什么材料没有看到?也就是说,你是否穷尽了所有的材料?即使你无法穷尽所有的材料,也要为此而怀着一份不安和不满足感,而不是沾沾自喜于已经找到的材料。最后,在文章的撰写中,从大的结构设计、布局谋篇,直到文字的推敲,都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怎么来表达,都要绞尽脑汁,真正把自己的心血榨干,不到最佳境界不罢休。不是说找到了一种表达就下笔,而是想出了若干种表达,通过反复比较,发现最好的表达。在这个问题上,要苛责自己而不要宽宥自己,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只有这样,只有在研究的每个环节,写作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了“尽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调动自己的潜能,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才能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术研究事业。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的基础,就是至诚和尽心。
如果能够做到至诚和尽心,各位在学术研究上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不会流于平庸,就能写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如果将来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就会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学术成就,为人类的知识宝库作出你独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