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与智库之间的功能区别
发布时间:2014/5/23 10:46:36
 

现代智库是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分析和咨询的机构,其基本功能是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信息等,帮助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很多国家,智库已成为政府决策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成为影响社会舆论最重要的社会治理机构之一。可以说,智库已成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立性、科学性和建设性,是顶级智库必备的三大要素。

独立性,是指智库通常都与当局保持一定距离。惟其独立,智库才能客观、冷静、不受干扰地进行研究和判断。智库的独立性与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和民间化有关。以美国为例,其智库也需要寻求外部资金支持,但这些资金必须是“非限定性”的,即不附带任何条件,对智库的立场、观点和研究方向等基本不施加影响。

科学性,是指智库的研究以深厚的学术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依凭,掌握详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说话。惟有如此,智库才能获得公信力。显然,为使智库成果具有科学性,延揽一流人才从事研究当属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性,是指智库的研究不能止于发现问题,也不能以批判现实为能事,而应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智库将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缜密的政策设计密切联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显然需要智库的研究人员不仅是精通学术的行家里手,还应是深谙世情、国情的优秀实践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智库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对照国际先进标准,我国智库的整体发展水平显然还比较低。在未来发展中,我们不仅需要在思想上将智库建设提升到发展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更要努力拓展智库的独立生存空间,寻求经费支持的多元化,培育智库发展的良好土壤。同时,建立有效的聘任和激励机制、建立适当的智库治理机制等也相当重要。

我们不妨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进一步分析我国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除了体制机制存在诸多限制,学术研究和智库这两大功能的随意混搭、相互搅扰也是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学术研究与智库之间本质上存在着重大的功能区别:

其一,学术的目的是发展学理、观点和理念;而智库的要义是运用现存的学理、观点和理念阐释现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其二,学术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相当程度上被学者个人之志趣左右;而智库则有明确的目的和效率指向,它要求汇聚各方专家、平衡多方观点而形成共识,体现的是机构组织的共同看法。

其三,学术追求的境界是“十年磨一剑”,讲求厚积薄发;而智库则要求及时、迅速做出反应,最忌延误时机。

其四,学术成果优劣的判别依据在于知识的积累与传承;而智库成果的判定标准则在于是否能在国家政策中得到体现,是否在社会公众中产生影响等。

其五,学术发展的过程高度依赖于“养士”机制和培养接班人机制;而智库的运行则重在高薪“用士”等。学术研究与智库的功能、运作模式如此不同,显然必须有适当的体制安排来妥善处理两类功能的关系。

从多数国家(地区)的实践看,处理学术研究机构和智库之间的关系,在体制上大致有两类安排。一类是机构分设,即学术功能和智库功能分别由不同的专业机构承担,绝不混搭。即,若定位于学术研究,则其成员必须专注于皓首穷经,其成果评判标准便是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学科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等。若定位于智库,则专注于战略设计和政策咨询,关注政策影响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另一类是学术研究与智库功能共居一体,但这些功能分别由专门的下属机构分担,“功能专设、分别治理、适当交流、相互支撑”是其基本特色。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拥有99家研究中心,其中包括全球著名的智库胡佛研究所;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拥有20家研究中心和研究所;等等。与纯粹且单一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单一智库相比,这些机构便有了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因其功能分设,考核机制得以专一,不致产生顾此失彼的弊端;另一方面,因其人员可以流动,能形成学术研究、政策设计与教学彼此促进、相互支撑的共赢局面。

我们以为,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方式,将学术研究和智库在院、校的统一治理下实施“功能专设、分别治理、适当交流、相互支撑”,比较容易对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准智库”们进行整合,并能较快产生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