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次数和学术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发布时间:2015/1/19 11:26:54
 

 《自然》有一篇关于文章引用的思考,其中对引用的原因的分析非常全面,读起来让人有如梦方醒的感觉。作者也给个人和学术机构如何正确使用文献计量学提供了一些建议。
该文章作者Reinhard Werner是德国莱布尼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如何评价科学家的学术水平?
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方法就是文献计量分析,文献计量分析使用一些客观的数据,如统计一个科学家发表论文的数量、将所有文章按照杂志影响因子进行排列、统计这些文章被引用的次数等等。
科研管理结构相信和依靠这些东西有情可原,但是不少科学家也热衷于此,就需要警惕了。其实评价科学没有绝对客观的数据指标,评价科学家的水平也同样如此。
杂志影响因子和论文引用次数看上去很客观,其实推敲起来就不是那么值得相信了。为理解引用次数的价值,需要对引用的含义认真了解,需要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引用文献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一般来说,我们所以会引用某一文章,比较常见的原因包括:
1
)为证明某一观点,需要引用某文献的研究结果;
2
)引用自己过去的结果和研究方法;
3
)给某一文献中的某个结论补充证据;
4
)为那些不熟悉我们研究背景的读者提供一些研究背景;
5
)有时候甚至为批评或反驳某一个观点。
一些不那么光彩的原因包括:
1
)为帮助某个朋友的增加文章被引用次数;
2
)为讨好某个可能的评审人;
3
)为显摆自己的课题是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内容。这些引用一般都反复出现在许多文章的前言部分。
几乎所有上述引用的原因都没有涉及到文献的学术水平。

(来源:孙学军博客 编辑: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