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鲁白和我共同主编《赛先生》。上线5个多月,《赛先生》订阅量超过了8万,每篇平均阅读量2万次,最高阅读量达10多万次。作为一个科普媒体,这是相当好的开始。
海内外知名的科学家乐于通过《赛先生》发声。杨振宁先生娓娓道来关于麦克斯韦与场论的起源,包含对2013年获诺奖的希格斯机制自发破缺对称的重要评论;王晓东认为中国科学家终将与诺奖不陌生;施一公自述科研动力,呼吁同道中人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在像雾霾、转基因这样的热点事件中,《赛先生》秉持理性精神,及时为公众提供了专业判断,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反响。
《赛先生》在短期内获得如此之高的关注和影响力,首先因为它坚持了国际水准的科学品位,提倡了以科学为思维方式、以科学为生活准则的理念。其次,《赛先生》专业性的团队是品质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出品人、主编、编辑和有科学专业训练背景的支持团队相互配合,当专业知识与热情和理想相结合,就会产生强大的生产力。 copyright weiwen.luhoa.com
在当前的中国,《赛先生》提供了科学家面向普通读者传播国际主流科学成果的最好平台。在信息驳杂、良莠不齐的时代,公众需要听到严肃的科学声音。另一方面,我认为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多维的,自然科学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此外还要包括哲学、文学、美术、历史、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人文社科。在美国一流大学里,人文社科教育一定是本科教育的主体。最佳的大学教育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去思考和做人。
当前的中国充满了浮躁,尤其是人文社科。缺乏强调严谨、创造、独立思考的人文社科教育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危害极大。在这样的状况下,提倡以科学作为思维方式和生活准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想敢做、国际标准以及分工合作,更需要对人的尊重和对思想的尊重。在这些方面,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推动中国人文社科的发展。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社会变迁,人口、经济、社会分层、家庭和价值观念都在迅速变化,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惑的问题。而解答这些问题应该基于对经验证据客观、严谨的分析,而不是意识形态的说教或空谈。中国不需要那些“只有社会、没有科学”的“社会科学”,而是需要有真正科学内涵的社会科学。 微信网站大全
我在中国工作的初衷是要用科学的方法为中国采集记录这段变迁历史的数据、培养一批具备科学素养的年轻学者。自从参加了《赛先生》,我又多了个目标:把优秀的社会科学成果推介给广大读者。谈及新年新愿望,我只有一个旧愿望:希望中国的社会科学为学术而学术,因科学而学术。希望科学的光亮能为中国的社会科学带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本文系作者应《人民日报》邀请而写,按照约定,《赛先生》全文发表,《人民日报》发表时有删节。) 微信网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