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方法、步骤、与逻辑
发布时间:2017/6/16 10:32:58
 

来凤琪

作者简介:来凤琪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西安外事学院客座教授

摘要

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不存在哪种方法优胜于哪种方法的说法。搞研究,首先要知道研究的实质和目的,在深入了解了本领域存在的问题之后,有了需要研究的问题,方才能决定取用哪种研究方法。因此,作为研究人员,必须熟谙各种研究方法。不光从书本上去学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研究技能以趋之完善。学术研究的环节之间在于步步相连、环环相扣。本文利用研究实例对研究方法的应用和研究过程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深切理解学术研究的步骤以及学术论文的逻辑框架。

关键词: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引言

笔者在指导中国国内博士生与青年学者以及在美国指导自己的博士生搞学术研究写论文的过程中,深感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以帮助所有对学术研究有兴趣但对于教育研究又涉足不深的博士生和学者了解教育研究的概念、方法、步骤,以及论文撰写的逻辑框架。本文先借实例为引言以阐述不同研究方法的针对性,然后介绍教育界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再后讨论学术研究的步骤以及学术论文的框架,包括文献搜索、命题、研究问题、假设、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伦理,直到讨论和总结,并强调了研究步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研究者必备的素质。文章采用的写作方法是用实例帮助理解理论性的讨论。所以全文贯穿着实例。

Krathwohl (2009) 在《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法的逻辑》(Methods of education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The logic of methods) 一书的开始首先引用了两个例子来阐述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所应用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一是定量分析,一是定性分析。这两个例子来自医学界与社会科学界。为了使读者更易理解,笔者在此文中举两个教育界的例子。

Tantrarungroj&Lai (2011) 采用了真实验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在网上学习的环境里用视频教学技巧学习神经科学知识的效果,这是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假设了视频教学技巧在网上教学的环境中对学生学习神经科学知识有效。为了测试其假设成立与否,在实验中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地分配到两个组:一个在文字与静图之外加有视频演示的实验组和一个只有静图加文字的控制组。实验表明即刻测试的结果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四周后的延迟测试中发现了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显著地超过了控制组学生的成绩。这一结果提供了视频教学有效性方面的证据,而其有效性在即刻记忆方面效果不明显,但在持续的记忆中则验证了研究者的假设。让我们暂且作这么一个设想,假如Tantrarungroj&Lai 当初用了定性分析的面对面访谈方法来进行调查,会得到什么结果呢?也许调查参与者会说视频教学更有效,但这又说明得了什么呢?那只不过是调查参与者的自我感觉而已,没有揭示真相,更无法显示其作用表现在了持续的记忆中。

Willis (2007) 在《定性分析基础:释义及重要的方法》(Foundatio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pretive and critical approaches)一书中举了个定性分析的研究案例。大意是学校的一组教师发现在一些人文课程的教学上存在有问题,但是问题在哪儿呢?为了要找到问题所在,他们请了一位本校刚毕业的学生对那些在校的以及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个别面对面访谈。访谈问答是半结构化的,也就是既有针对性的问题,也让参与者有自由发表相关看法的机会。其结果是取得了大量信息,以提供教师参考,进行教学技巧改进。类似这样的调查是无法以上述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取代的。大家再来想一想,在教师们知道了问题所在——需要改进教学——之后,他们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技巧,但是怎样才能证明哪些技巧在人文课程教学上会产生效果呢?哪些技巧又有着最佳效果呢?在这一情况下,访谈就不能起到所需要的作用了,为达目的,所需要的便又必须是定量分析的真实验研究了。

常用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的是不同研究方法有其不同之功用。在教育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用来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studies),用来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果比较研究(causal-comparative research),用来考察不同人群之间既存差异的原因;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来对一组教师、领导、或心理咨询人员就某事进行调查(Fraenkel, Wallen, & Hyun, 2014),等等。这类研究均为定量分析研究方法。但是当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比如对于教学的全面印象如何,或欲知教学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时,以上那些方法便无法提供相应的答案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定性方法来进行研究(Fraenkel, Wallen, & Hyun, 2014)。有时在同一研究中,我们需要同时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Lai& Newby (2012) 用真实验研究的方法发现了不同表示方式的图片在学生学习中文部首时的显著效用,但是有些疑问用真实验所得数据却无法找到答案。举例来说,为什么用动画来表现的部首演变没有比用一系列静图来表示的部首演变来得更有效呢?为了找到详细的解释,研究者继此实验后,又进行了一次跟进访谈,找到了答案。

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多从自然科学而来,以数字数据来表达结果。它的特点是要找到真理,可预言可控制,提出假设,用实验对象来进行研究,其结果可推广,而且可以用理论来进行解释行为模式。其背后的假设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相对恒定的、统一的、理性的,因此,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测量,还可以将研究结果进行推广(Gay & Mills, 2016)。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则从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而来,以文字图片等数据来表达结果。它的特点是要对某现象进行理解,向参与者了解情况,虽然有时也可有假设且有结果可推广,它提出的理论是解释性的,用来帮助读者理解某种现象,而读者则可以决定在其他类似情况下如何应用此理论。

案例研究(case study)是当今不少研究者常用的一种方法。Gay & Mills2016)定义案例研究为一种使用定性方法来进行个案研究的手段,它聚焦于某一紧密相关的机制,集各种研究方法来实施研究。案例研究通常用于深入了解一个个人,具有同一属性的一组人,一个事件,或一个社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所发生的情况。但是根据Wikipedia (n.d.),“Case studies may involve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案例研究可以用定性也可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Case study, para. 3)。顺便提一句,案例研究(case study)和教学中的案例分析(case analysis)不是一个概念。案例研究是一种研究手段,而案例分析则是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育界,即时研究(actionresearch)有其实时的意义,所以在学校非常实用。当学校碰到了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需要一个即时的解决方案时,即时研究便可发挥作用(Creswell, 2014)。这些问题基本上是日常所碰到的(Fraenkel, Wallen, & Hyun,2014),所以需要即时地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即时研究在归类时被归为“research by practitioners”(实施者的研究)(Fraenkel, Wallen, & Hyun,2014),它不是用来建筑理论的学术研究,而是在现实教育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领域硕士生的论文往往是即时研究,但是即时研究对于博士生的论文来说是不合格的。即时研究只涉及四个步骤: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分析释义数据,然后制定行动计划(Mills, 2014)。下面讨论的学术研究论文步骤是有关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所以不包括即时研究。

学术研究论文的步骤

教育研究,从何处着手呢?很多人会说:“选题”。但这个选题的概念是什么?又怎样选呢?选题不应该是追风,不应该是迎合,更不应该是应付。所谓追风选题,讲的是什么看来是热门的,就选什么为题。不管自己有没有搞这方面研究的基础,也不管自己对此题目感不感兴趣,只要大家在谈,就选。所谓迎合选题,讲的是选某些人,比如说,导师喜欢的题。导师说东,决不朝西。依然是不管自己有没有搞这方面研究的基础,也不管自己对此题目感不感兴趣,只要导师说了,就选。所谓应付选题,讲的是千方百计地找容易的为题,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马马虎虎地做一个题目来取得一个学位,或者投出一份稿件。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幼稚的,因为学术是一件严肃的事。搞学术的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及内涵。作为研究人员,我们首先需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深知学术研究不是追风,不是迎合,更不是敷衍。学术研究是为帮助建设或改进理论,找出或验证真理,或深刻地去理解某一已发生的事。研究的结果应该能对学术领域有实实在在的贡献。所以,单凭“我想”“我相信”“我认为”成不了好的学者。要能探究,探究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可行的研究课题。作为研究者,要热爱研究。研究者必须有一颗善于询问的脑袋,有好奇心,对任何事质疑(注意:不是批判),善于探究,客观地看问题,寻找证据,彻底且不带偏见,勤奋且坚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严谨,不浮躁,永远不放弃学习与探究,并以道德为准则。在论文中避免用绝对的词汇,汇报中不作假,学术上相互尊重。要能了解自己具有哪方面的研究基础以及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范围,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找到自己要做的题目。怎样找呢?要做大量的阅读,这就是搞研究的第一步,做文献搜索、阅读,与综述。

文献综述

要能做一个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不仅要遵照正确的步骤,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文献搜索和阅读中要能够不断反思以评估文献综述的质量和精确性(Marchi& McEvoy2016)。Marchi& McEvoy2016)将文献综述分成了两类,一类称之为简单型文献综述,其目的是为了找到能支持自己对于当前某一课题知识所提出的论点;第二类称之为复杂型文献综述,其目的是为了发现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而提出研究问题。也就是说,简单性文献综述有四个步骤,包括研究兴趣,研究题目,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写作。而复杂性文献综述在这四步之后,还要加上两步:找出研究问题,然后再设计研究方法。我们写博士论文或递交一篇论文到高质量的杂志发表用的都是复杂型文献综述。从这复杂型文献综述的六步,我们可看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要找出研究问题。所以写论文的文献综述需要包括的是(1)理论上的支持,即为你的论点与假设寻找理论上的依据,以及为今后用理论来解释研究结果打下伏笔。(2)实际研究方面的支持,即了解在你所选的课题领域范围内前人已做过多少这方面的研究,其结果是什么,你的研究有什么新意。也就是说,你要把你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联系起来,为你的研究建立一个合理的可信的理由。好论文的最后讨论部分往往会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建议后来者可继作者的研究再做些什么研究。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文献阅读在引导你定义和清晰地理解研究问题,总结前人的研究以示当前研究状况与动态,发现文献中的关联、矛盾、断层、以及不一致性(VandenBos,2012)。从中你可找到有依据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然后根据你的研究问题,设计最合适的研究方法。研究新手的问题往往是选题太大,无法处理,所以,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将题目范围缩小聚焦,在文献搜索的过程中,精炼你的题目。当你有了题目和研究问题之后,检查一下你的研究问题是否是你感兴趣的问题,是否有理论的支撑,是否会在本领域产生影响,是否有新意,是否可行——考虑你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资源,以及考虑在伦理道德方面和所在单位的限制等(Krathwohl, 2009)。

下面用我一位学生的博士论文(Grant2016)作为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文献综述。这位学生研究的题目为动图对学生3维空间思维的效果,测试的对象是在空间思维方面有着不同能力的本科生。在文献综述中,他首先讨论了人类认知时处理信息的过程(Shunk2012)、双码理论(Paivio1990),和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Mayer2009)。从这些理论中,他总结了人脑接受新知识与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而这本已有限的容量因为信息的多元传递方式则变得更为有限。但是,图文并茂的信息则能更有效地帮助提高学习,因为它可平衡认知负载。这些理论为他的研究垫下了基石,也就是说,他的假设是有理论根据的。然后,他搜索了大量有关多媒体方面的研究,包括动画以及视频教学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搜索了有关空间视觉方面的文献,包括空间能力的定义,空间能力的测试,以及空间视频方面已完成的研究。从中他总结了合理地使用视频与动画有助於空间思维的假设是可以成立的。进而,他讨论了动画用于教学时需要考虑的六个方面,可碰到的问题,以及视频在教学中所起的有效功用。这些方方面面的考虑使得他为测试所用的教材设计更为合理。

文献阅读的结果是找到有新意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可以实施的研究问题,此研究问题基于前人的研究之上补缺补遗。Grant2016)通过文献阅读,找到了在多媒体辅助学习的研究中存在有的三方面补缺需要。第一,缺少静图、动图,与视频教学技巧的对比研究。第二,缺少多媒体,尤其是视频,对于空间能力不同的学习者所起的不同效用方面的研究。第三,缺少视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定量实证研究。有不少数据提供了动画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的证据,然而,在视频教学方面多为视频教学提高学习者学习动力的研究,而视频教学研究在知识转换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效果则是缺缺。综合这三方面的空缺,Grant2016)找到了一个适合他的有新意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可以实施的研究问题,那就是动画与视频教学技巧可能为学习3维旋转空间思维方面带来的效用。在确定了他的研究焦点之后,列出了他通过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并提出了他的假设。他的研究问题是根据文献阅读的结果而来,而他的假设则有着理论的支撑。

研究设计

研究者在文选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明了并确定自己要做的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的性质与想要找到的研究问题答案,研究者确定研究的方法。Grant2016)的研究是一个 3 X 3 多元设计(3X3factorial design)的真实验方法,因为他研究中的自变量有两个层面,一是不同的三种教学技巧,二是不同的三种空间能力。为了要回答他列出的研究问题,他需要有九个组。所以说,研究方法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而是基于研究问题的本质来决定的。研究方法对了,便能找到正确的研究问题答案。

在实施研究前,研究者对于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等都要做到一清二楚,即具体用什么方法?如何设计的?变量是什么?测试工具/手段(instruments)是什么?测试工具/手段的可信度可靠度如何?对象是谁?何处何时实施?做什么?如何实施?凡是研究涉及到的所有问题都要在实施前搞清楚。只有对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都清楚了以后,方能正确无误地实施研究。

在研究设计上,定性分析的研究看似没有定量分析的研究来得刻板,但是,定性研究如同定量研究一样需要系统设计(McMillan & Schumacher, 2010),决不可缺乏严谨性。定性分析的研究不是完全基于预先制定的方法之上,也没有详细的假设来指导整个研究的进行;为了要更好地了解某一环境中所发生的事,其方法可以在研究进行中不断修正(Willis2007)。然而,切记不要一知半解。别认为定性分析是不需要设计的,对于新手来说,尤其不可轻视或忽略设计。有经验的定性分析研究人员经常带着开放的脑袋来着手他要进行的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他的设计,这是因为他有足够的经验知道如何修正设计方能使得他的研究得到更多更确切的信息。而无经验的新手在没有研究经验的情况之下,不经仔细精心的设计,带着空空如也的头脑便开始所谓的研究,其结果必定是可信度缺缺的。所以,对于热衷于定性分析的研究新手(请注意,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在研究上都被称为新手),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设计你的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制定一套研究方案,并且要把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步骤全计划好了再着手进行研究。

对于测试工具/手段,需要汇报其功用以及可信度(validity)与可靠度(reliability)。Grant2016)的研究用了三种测试工具:1)既有知识问卷,主要了解潜在实验对象的专业以及工作背景,把那些熟悉测试主题的人群排除在实验对象之外。2)空间能力测试,此测试用于分层,即根据实验对象的测试成绩,将实验对象划分归入空间能力高、中、低三个层面。3)与内容相关的测试题,用以即时以及延迟后测,此数据用于分析三种不同教学技巧对于空间能力不同的实验对象所起的效用。工具1的可信度可靠度是经专家审阅和先驱测试,以及修正来保证的。工具23是既成的已发表的测试工具,需要汇报历来的可靠度统计数据。

谈到测试工具的可信度,我们要知道在定性研究中执行访谈或问答的研究人员本身代表着测试工具,所以为求所获数据的可信,研究者必须有可信度。所谓研究者的可信,意为不带个人偏见,举例来说,不问引导性的问题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有一个研究团队,那在出访之前,整个团队需要进行统一培训,对于如何访谈、如何观察需要设定统一规则与标准(protocol),遵照统一规则标准以求所得数据的一致性。对于自制的问答卷,需要反复推敲,聚焦于调查本质性的问题。一份好的问答卷能够获得足够信息来回答研究问题,从而达到研究目的。但是一份不经周密思考的问答卷,例如充满是/不是或模糊不清问题的问答卷,是不可能获得所需信息的。自制问答卷需要经过几方求证以求可信,其目的与做法与教学设计的教材检验性评估相似,找与研究对象特征一致的志愿者回答问答卷上的问题,看是否能获得你所需要的答案。同时可以根据反馈更正有歧义的问题使之清晰。McMillan & Schumacher2010)谈到用于收集数据的测试工具或人如有细小变化都可以影响到研究的结果。深知测试工具可信度对于研究结果可信与否的重要影响,作为研究者,我们在设计与执行测试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研究的一个通用定义是:研究是一个收集数据并逻辑地分析数据的系统过程。尽管方法有多种,但是那些不经设计,只经随意的观察或网上搜索所取得的数据是不能称之为学术研究的(McMillan & Schumacher, 2010)。研究方法是用於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手段。这些手段都是经过长期考证发展而来,用以可信地获取信息。研究的方法,不论定量或定性,是系统而有目的的(McMillan & Schumacher, 2010)。研究者在设计中,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伦理道德问题,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人。

数据分析、结果汇报与讨论

前文讲过研究问题是根据文献阅读的结果而来,与前人的研究挂钩。研究方法是根据研究问题而定,研究方法必须与研究问题相吻合。那么研究收集到的数据在进行分析时,其分析方法也得跟研究方法挂上钩。所以在研究中,所有步骤都是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的,决不能有脱节现象。举例来说,在定量分析的研究中,如果是两组相比较,用的统计方法是t-test;如果是多于两组相比较,用的统计方法是ANOVA,等等。有一条要切记,对于统计方法,请教一位统计专家,确准自己所用的统计方法是对的。哪怕你懂统计,也修过统计课程,只要你不是统计专业毕业的,在统计方法上,谦虚为好。定性研究汇报的不是数字数据,而是叙述性的文字数据,因此要对收集到的文字数据进行编码(coding)和根据主题(theme)归类。这个过程费时费脑,要反复推敲、反思,力求正确。

所得结果必须如实汇报。很多人喜欢看到有统计显著差异的结果,认为只有显著差异才能证明研究是成功的,那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好的研究在于研究设计的正确性,收集到的数据的可靠性,和数据分析的可信性。这样的研究结果,不管有否显著差异,对教育领域都是有贡献的。重要的是要能依据于理论来进行讨论与解释。一篇好的学术论文要以理论为框架,且进而帮助证明理论、建设理论。

Grant2016)基于人类认知时处理信息的过程(Shunk2012)、双码理论(Paivio1990),和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Mayer2009)对于他的研究作出了以下假设:加入了动画或视频的教学方法对于大学生在空间旋转能力上的提升要优于仅用静图加文字的教学方法;而且视频教学优胜于动画教学。但是他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证明这一点。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又搜索了大量文献,并进行了跟进访谈,终于找到了答案。其中最有力的支持是Sweller1988)的认知负载理论(CLT)。Grant2016)发现接受动画或视频的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内在认知负载来熟悉原本不熟悉的教学方法,因此,这些学生的相关认知过程便复杂得多。他的发现给了教学设计人员一个很好的启示: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负载。

研究报告框架

研究报告的写法有多种,但是一份好的研究报告一定要能够清楚地完整地汇报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杂志在审阅手稿时,会从好几个方面来评分:题目是否有新意?立题是否有理论与实际依据?论文是否包含最新信息?方法是否合理?设计是否正确?数据分析方法是否正确?数据分析结果是否可信?研究结论的讨论有否合适的理论支撑?写作顺序是否符合逻辑?表达是否清楚?论文是否遵照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格式?等等。

McMillan & Schumacher2010)提出了研究报告需要包括的内容有:题目,摘要,介绍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所在,文献综述,研究问题,方法和设计,结果,讨论,结论,以及参考文献。定量分析的研究论文需要有详尽的文献综述,具体且聚焦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其方法和设计部分要描述实验对象,测试工具/手段,实验过程和干预。其结果要用统计方法汇报。定性分析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可以相对简单,研究问题不用具体,方法和设计部分需要描述参与者和环境,结果用文字叙述汇报(McMillan & Schumacher2010)。这些内容涵盖了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1999)所提出的标准,包括问题的形成,设计和逻辑,数据来源的证据,测试和测试可信度,分析和释意,以及研究结果的推广。问题的形成部分要清楚地描述研究的目的和范围,该研究对知识的贡献,支持选题的相应文献,以及提供研究课题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设计和逻辑部分要描述所用方法,探究的逻辑,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数据来源的证据部分要描述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的标准,於研究问题的相关性,数据收集,以及干预的细述。测试和测试可信度的部分要描述测试工具/手段的设计和使用此测试工具的依据,相应的统计手段,可信度,可靠度,和如何记录。分析和释意部分要描述数据分析的过程,分析技巧和如何释意,意料中或意料外的情况,和结论。定量分析研究还要描述统计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定性分析研究还要包括描述过程与释意,证据,其他可能的释意,以及解释。研究结果推广部分要叙述可能推广的范围和用以推广的逻辑(AERA 1999)。这些都是在做研究和写论文时需要遵照的。

为方便于研究新手攻克学术论文写作这一关,笔者提供以下学术论文写作框架谨供参考:

介绍(简述)

陈述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

研究问题:从文献阅读中发现的有新意的可研究的题目(用以找出解决现状中所存在问题的答案)

研究的意义:对本领域的贡献

研究的不足:那些设计中无法避免的短处,例如限于现实情况,无法取得更大的样本等

术语:定义你论文中所用的术语。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往往同一术语表达不同意思,或不同术语用以同一意思。如果你不定义你论文中的术语,读者在阅读时用他/她自己的定义来理解,其结果是曲解了你的意思

文献综述

寻找理论依据(理论框架):找到假设的依据

寻找实践依据:找出研究问题(与前人的研究相连;要查阅近年的文献方能了解领域内部的研究近况)

寻找实践依据:决定设计研究方法(为研究的设计提供依据)

(在文献综述的结尾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详述设计方法(定量分析研究不要遗忘了变量的描述)

实验对象:谁?为什么是他们?(注意:不能透露实验对象的任何信息。如果是定性分析,还需包括研究参与者与研究者的背景介绍、研究地点与环境描述)

教材设计,界面设计(如果有的话,需要描述以示设计正确)

测试工具:一定要汇报可信度(validity)与可靠度(reliability)。定性分析研究中如果有一组研究人员共同工作,还需要提供设定的规则标准(protocol)等

实施过程:描述先驱(pilot)和主体实施的所有过程

数据收集与分析:介绍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伦理道德:解释是如何处理伦理道德问题的

数据收集与分析

定量的数据: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并能正确地分析解释统计结果

定性的数据:要对文字数据进行编码(coding),然后根据主题(theme)归类。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的笔录、翻译、释义、编码、归类等要用三角验证(triangulation)来确保正确性。

讨论与总结

用理论来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与文献综述章节相呼应)

分析本研究不足之处

结果的推广和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与今后的研究挂钩)

结束语

在结束本文前,我想补充以下几点:

首先,我欲强调一下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与研究思想的重要性。简单地用一句话来解释:那便是研究所发现的结果会成为知识为后人所用,如果一桩研究的结果无可信度可言,对学术界所造成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搞研究,不是为名,不是为利,为的是为学术做贡献,为学术界积累知识。知识靠大家积累,学者要相互尊重,不要文人相轻,不要随意抨击他人的理解和观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剽窃。用了他人的主意,一定要标明摘录的出处,包括你自己已出版的作品。

第二,我想提的是在写论文时,要避免绝对的用词,比如,我们不说:“文献搜索证明前人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说:“经过大量文献阅读,我几乎没有发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不说:“实验结果证明了……”我们说:“实验结果提供了某方面的证据。”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方能保证其科学性。

第三,陈述论文的题目时,要尽多地包括论文的信息。举个定量分析的例子:“本研究要调查的是图像在9年级学生几何解题学习中的效果”。这“图像在9年级学生几何解题学习中的效果”所传递的信息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另举一个定性分析的例子:“教师的理论信仰和实践操作:一个案例研究”。这个题目也传递了足够的有关信息,同样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要检验一个研究课题是否可行,检查一下课题是否有趣,是否可研究,是否有意义,是否符合伦理道德,还有你的研究课题是否可实施(GayMills&Airasian2009)。

第四,如何写摘要。一段好的摘要紧缩了论文内容,但提供了所有信息。一篇实证论文的摘要应包括调查的问题,研究参与者,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和含义或应用价值(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2012)。APA2012)提供了各种论文摘要的包括内容与写法以帮助研究者写论文所用。

第五,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PA2012)格式。在教育领域我们跟随的是APA格式。一般来讲,论文中的图(figure)、表(table)、脚注(footnotes)、摘录(citation),和参考资料(references)的格式杂志都会要求用APA。但空格等其他可能会因不同杂志有所不同。这点是笔者的经验之谈,暂没找到专门出版物的理论依据。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必须人手一册APA手册以便于随时查看需要的格式。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育研究人员,尤其是新手,清晰地理解并实施教育研究的方法、步骤,与逻辑,同时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文,发表在高质量的学术杂志上。希望以上点滴能对读者有帮助。

参考资料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1999).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s. Washington, DC: Author.

Creswell, J. W. (2014). Educational research: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5th ed.).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Inc.

Fraenkel, J. R., Wallen, N. E., & Hyun, H. H. (2014).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9thed.). New York, N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Gay, L. R., & Mills, G. E. (2016).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11th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Grant, G. J. (2016). Impact of dynamic graphics on mental rotation of 3D objects wit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varying levels of spatial abil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trieved form

Krathwohl, D. R. (2009). Methods of education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The logic of methods (3rded.). Long Grove, IL : Waveland Press, Inc.

Lai, F-Q., & Newby, T. J. (2012). Impact of static graphics, animated graphics and mental imagery on a complex learning task.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8(1), 91-104.

Machi, L. A. & McEvoy, B. T. (2016). The literature review: Six steps to success (3rded.).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A Sage Company.

Mayer, R. (2009). Multimedia learning (2nded.).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Millan, J. H. & Schumacher, S. (2010). Research in education: Evidence-based inquiry (7th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Inc.

Mills, G. E. (2014). Action research: A guide for the teacher researcher (5thed.).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Inc.

Paivio, A. (1990). Mental representations: A dual coding approach.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2).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chunk, D. H. (201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6thed.). Boston, MA: Pearson Allyn and Bacon.

Sweller, J. (1988).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 Cognitive Science, 12(2), 257-285.

VandenBos, G. R. (2012).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th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antrarungroj, P., & Lai, F-Q. (2011). Effect of embedded streaming video strategy on the learning of neurosci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17(11), 17-28.

Wills, J. W. (2007). Foundatio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pretive and critical approach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Wikipedia (n.d.). Case study. Retrieved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