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推荐阅读书单
发布时间:2015/9/28 19:17:11
 

UBI-CHINA 2014-10-21 14:45:34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作者: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介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专著,对目前国际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有关西方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与量的研究方法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会现象,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解释,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理论。

论方法——社会学本土调查的实践与升华 潘绥铭、黄盈盈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以中国社会学调查方法中本土经验为依托,着重强调高质量的社会学调查需要本土的调查情境,以及本土的文化、社会、个体因素对于调查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这两种主要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原创性地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反思目前流行的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误区与局限,并建设性地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与条件,提出可以提高调查质量的一些具体建议。

如何做质性研究,大卫希尔弗曼著,李雪、张劼颖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如何做质性研究》共分8大部分(主体是前5部分),次序大体上按照开展一项研究的时间顺序安排,并根据新手们在一个完整的质性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境一一讲授。第一部分针对的是刚读研究生的学生。第二部分着力于做研究设计时会出现的基本问题:如何选择论题、如何运用理论和选择方法、如何选择案例、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等。第三部分集中处理收集和分析数据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初步分析、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以及如何评估质性研究的优劣。第四部分讨论了做研究记录、处理田野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获得研究反馈等问题。第五部分是关于质性写作的。《如何做质性研究》的每一部分大致上都自成一体,读者可以毫无困难地穿行其间,选择需要的章节阅读,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如何做质性研究》提供的术语表。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指南 凯西卡麦兹著,边国英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讲述了扎根理论是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处理质性资料的方式,其创立于1960年代,被西方社会科学界公认为是过去四十多年中,质性研究发展中最重要的,却也是最受争议的方法论基础之一。在《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中,作者引导读者接触在社会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论的技术,为那些对这个领域还陌生的人提供了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通篇使用了许多精选的例子,描画出了扎根理论的奠基人格拉泽和施特劳斯所提出的扎根理论图景之外的另一种景象。作者认为,扎根理论必须从其实证主义源头那里继续发展,把过去20年来由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人进来,使其成为一种更加细致和更具反思性的实践。因而《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对于学生、研究新手以及经验老道的社会科学家,都是一种基础性的阅读。

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 古塔,弗格森 著,骆建建 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

这是一本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关于人类学的著作。《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修订版)》通过田野概念的恰当分解和聚合,对过去和现在的田野思想进行了深刻而有刺激性的研究和探讨,指出了人类学作为一个概念和一个成长中的学科要努力的方向。全书内容尽管有着直接的、尖锐的批评,但仍不失为是建设性,故此它是真诚关心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者们必读的一《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修订版)》。

人类学的西南田野与文本实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 彭文斌,民族出版社,2009

本书收录了海内外十多位专家学者在西南地区长期从事人类学、历史学、文学或交叉学科研究的经验访谈,体现出当今人类学对〔地方性知识〕普遍关怀的形势下,人类学西南研究在中西交流、范式更替等方面反思的过程。

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 克兰迪宁著,张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将经验作为经历和讲述的故事来理解——也称作叙事探究——已经在质的研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和信任。与很多传统方法不同,叙事探究成功地捕捉到个人和社会维度中那些以一般的事实和数据无法定量的东西。在这部权威性的指导著作中,简克兰迪宁和迈克尔康纳利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向我们呈现了叙事探究如何用于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追寻叙事探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起源,他们为指导现场工作、撰写现场笔记和呈现研究成果提供了新颖实用的观点。《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通过故事和例子展示了多种叙事方法,通俗易懂,引入入胜,是著者在质的研究领域中长期探索的经验结晶。

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詹姆斯保罗吉著,杨炳钧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这是一本多次重印的专门研究话语分析方法的权威著作。通过多方位地应用提出的七项任务(调查工具),作者用例子分析充分说明了进行话语分析的步骤。全书包括11章,分别是构建任务、调查工具和话语、社会语言、会话与互文性、情景意义与话语模式、话语模式、话语分析、处理与组织语言、话语分析实例等。分析涉及的思想内容广博,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一些思想均融入到话语分析之中。

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威廉富特怀特,黄育馥,商务印书馆,1994

本书作者于1936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称之为科纳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他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克利福德吉尔兹,王海龙/ 张家宣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文化的解释》是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研究论文的精选集。该书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误区,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从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提出的一个个独特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方法等问题。